苏州新秀教师成长营项目开展第二次实践研修活动
日期:2024-12-18 13:09:00  浏览量:0


20241217日,苏州新秀教师成长营项目在苏州市吴江区桃源小学开展了第二次实践研修活动。本次活动为新秀教师提供了一个交流、学习、成长的平台,促进他们之间的相互学习和共同进步,还有助于提升青年教师的教学技能和专业素养,并帮助他们明确职业发展目标。

上午第一节,苏州市吴江区桃源小学王梦婷老师执教四年级《西门豹治邺》。王老师从第一部分西门豹初到邺地,发现田地荒芜,人烟稀少,通过调查,了解民情。接着从第二部分惩治恶人抓住西门豹的语言描写,以西门豹采用“将计就计”的方法,惩治了“首恶──巫婆和官绅头子”、教训了“一般官员”、教育了“百姓”的经过,利用鱼骨图逐层递进,学生理解了西门豹 “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的计策巧妙无比。然后从第三部分兴修水利感受西门豹为民造福。最后,学中有思,品评人物,体会西门豹的人物形象,他不仅治了天灾,惩治了恶人,更重要是破除了禁锢在老百姓头脑中的精神枷锁,破除迷信。

第二节,吴江实验小学教育集团爱德校区丁怡雯执教六年级《月光曲》。《月光曲》是贝多芬在200多年前谱写的,它的背后有一个传说。首先,学生通过丁老师搭设的词语和填空支架,把这个传说讲出来。对文章内容进行整体回顾。接着丁老师抓住课后问题,引领学生充分自学,想象贝多芬的心理活动,体会他的情感变化,从而理解贝多芬弹了一曲又创作一曲的原因。皮鞋匠的联想和想象是因为感受到音乐之美而产生的。在此环节,丁老师摒弃琐碎的分析和过多的讲解。让学生给图片取名字,听《月光曲》的片段,从而发现皮鞋匠看到的画面是随着音乐旋律的变化而变化。然后,学生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感受音乐的魅力,体会音乐旋律的变化和贝多芬的心情有关。最后,迁移运用,学生从说到写,想象画面来表达欣赏音乐时的感受,使学生在音乐-画面-文字之间走一个来回,从而体会艺术之美。

点评环节,导师沈玉芬对两位教师的设计环节给予了初步肯定,她强调,课堂要体现“以学为本”的教学理念,在课程上,学生的学习时间一定是足够的,学生学习的历程也一定是清晰的。青年教师要锻炼自己的文本解读能力,合理地运用信息,形成自己对文本的思考和梳理。

下午第一节,苏州市吴江区汾湖世外杨丹雅老师执教《鸟的天堂》。杨老师首先带领学生欣赏“鸟的天堂”图片,学生描绘自己眼中看到的,引出作者两次对“鸟的天堂”的评价。接着,创设两次情境为群鸟拍视频和为榕树拍美照,通过小组合作分别完成《群鸟纷飞记录卡》《榕树美照记录卡》,从鸟的声音、数量、种类、姿态等不同角度的动态变化和特写镜头,感受群鸟的热闹;抓住枝干、根、树叶等的特点,感受榕树的生命力。学生在朗读和感悟中感受生命力旺盛的榕树、热闹的群鸟,人的保护,构成了“鸟的天堂”。最后,学生运用课堂学得的方法,动静结合地描绘熟悉的校园,锻炼了语言表达能力。

第二节,苏州市吴江区铜罗小学沈娇老师执教五年级《忆读书》,沈老师首先带领学生按照时间顺序梳理了冰心奶奶的读书经历,通过时间轴发现冰心一生都在读书,再聚焦描写读第一本书《三国演义》的经历与读书方法。接着沈老师又让学生从读书经历中寻找冰心的读书经验,其中冰心奶奶写给小朋友她一生中最宝贵最凝练的经验是“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围绕这九个字梳理板书经验分成两类。接着又让学生从字里行间寻找好书的标准,并请同学分享自己评价好书的标准。最后通过对九个字的关系探究,告诉学生,只有多读书才能发现读书的好处,才能发现好书。

点评环节,导师薛法根指出教师在授课时应有文体意识,还要有一定的单元意识,弄明白单篇课文在单元中的价值,以单元整体视角设计教学,有一个核心问题贯穿于整个单元教学中,着重强调在教学设计时要有可见、可实现的学习目标,有清晰、可操作的活动步骤等。

此次苏州新秀教师成长营的实践研修活动,不仅为教师们提供了一个交流与碰撞思想的平台,更拓宽了教师们的视野,在相互学习中不断成长。专家讲座都如同灯塔,照亮了我们前行的道路,展望未来,苏州新秀教师成长营成员们将以更加饱满的热情投入到教育事业中,勇于探索、不懈奋斗,在教育的广阔天地中书写属于自己的精彩篇章!苏州新秀教师成长营将继续举办此类活动,为更多教师的专业成长与提升搭建桥梁。


2.jpg


1.jpg